瀏覽人次: 141425

學報簡介

    本刊由政大中文系發行,第一期於2004年6月正式出版,該期〈編輯報告 〉提到本刊是「既年輕又有悠久歷史的學術刊物」,何以首發即稱「有悠久歷 史」?實因《政大中文學報》之前身為《中華學苑》,1968年1月1日即發行了 創刊號,至2004年更名,中間已出刊有56期,共歷經36個寒暑。而自2004年 更名為《政大中文學報》,至今又已歷經近20個寒暑,每一寒暑出刊2期。換 言之,本刊與其前身《中華學苑》合計,已是有近一甲子歷史的學術刊物。

    高明先生在《中華學苑》的〈發刊辭〉,敘說發行《中華學苑》的種種因 由,其中特別提到:「文化所包者廣,而其菁華則萃於學術」,而中華學術之 成就,則可綜而為考據、義理、經世、詞章四者,「合此四者,則真、善、美 並臻於極致,而中華學術乃能見其全盡」,又引《荀子‧勸學》「全之盡之,然 後學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 為其人以處之」,強調知識的學習當精粹、徹底。高先生此番言論揭櫫了《中 華學苑》的發行宗旨,並為《政大中文學報》所賡續。王文顏先生在《政大中 文學報》的〈弁言〉即寫道:「由於社會環境改變,學術研究的風潮與出版方 式,都有劃時代的更新,本系同仁為順應世界潮流,乃倡議將《中華學苑》改 版發行,更名為《政大中文學報》,以期名實相符,並為漢學研究提供最先進 、最高品質的發表園地。」亦即《中華學苑》更名為《政大中文學報》,乃是 為與時俱進,且得以一望便知刊物之發行者,而為中華學術或國際漢學服務, 以追求知識學問之全、盡、粹的宗旨則是近六十年來不變的。

  本刊秉持上述之宗旨,又發揮窮變通久之精神,逐步發展成目前「特稿 」、「專題論文」、「一般論文」三種主要欄目,接受刊登來自海內外各地專 家學者之論著。而每篇論文稿件,均須經編審委員會送請至少二位校內外學有 專精之學者匿名審查。也因此一嚴謹之投審機制與流程,本刊於中文學門已富 學術聲譽及影響力,今後將繼續精進,為臺灣人文學善盡責任,盡一分心力。 本刊自2004年6月出版第一期以來,即同時發行電子期刊,現已為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www.airitilibrary.com)、Hyread臺灣全文資料庫 (https://www.hyread.com.tw)、TOAJ臺灣學術期刊開放取用平台 (https://toaj.stpi.narl.org.tw)、月旦知識庫 (https://www.lawdata.com.tw)、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 (https://tci.ncl.edu.tw)、臺灣人社百刊(https://p.udpweb.com/soc)等電子 期刊資料庫所收錄,供下載取用。此外,本刊也收錄於政大機構典藏 (https://nccur.lib.nccu.edu.tw)。歡迎學界師友、同好,多加利用。至於《中 華學苑》,則因時空背景不同於現下,作者授權書取得已不易,故暫未提供線 上瀏覽,敬請見諒。

  本刊網站之改版,乃因原網站建置於2011年,至今已超過十年,在這十多 年的時間裡,IE早已為Edge取代,而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上網也成為主 流,搜尋引擎的功能更有長足的進展,故為與時俱進,讓本刊登載之學術研究 成果能廣為學界所用,同時強化能見度、觸及率,以發揮更大之社會影響力與 實踐力。故自2022年年中,主編、執行編輯即啟動討論,以利申請科技部人文 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學術期刊數位傳播」,最終並獲核定。2023年年初, 新網站各項建置工作甫開始,又因人事更迭,大小事物紛至沓來,幸有賴編輯 助理朱怡璇、黃競緯,圖像設計者李秉蓁之協助,本刊新網站才得以如期建置 完成。在此對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及協助本刊成長茁壯的所有師友, 敬致由衷謝忱。
 
《政大中文學報》編輯部於百年樓202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