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138981

編輯報告



第42期 編輯報告
 

 

一、本期共收稿件28篇(國內稿件18篇,海外來稿10篇)。編輯部形式審查與初審委員審查不通過6篇,逕予奉還。餘22篇,除特稿1篇外,其餘21篇分送至少兩位外審委員審查。特稿不計,27篇共通過3篇,通過率為11.1%,退稿率為88.9%。本期刊登5篇學術論文,其中有0篇為本系專任教師的稿件,內稿率為0%。維持學術高水準,開拓研究新視野,是本刊宗旨,誠摯邀請前輩時彥,惠賜鴻文。

二、本期特稿為大阪府立大學大形徹名譽教授所撰寫的〈漢字文化圈疾病觀在日本的發展〉。在東亞漢字文化圈中多將疾病起因歸咎於體外邪氣入侵人體,此即中國傳統醫學在氣化宇宙論影響下發展出的「氣系病因論」,本文在此基礎上指出,中國和日本的文獻和文化中仍存在惡靈或鬼魂附體引發疾病的「鬼系病因論」,且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開展。如在古文字方面,「疫」、「役」與「御(禦)」等三字的用例,多見與驅除疫鬼有關。又如中國與日本的出土與傳世文獻等文字材料,絹畫、圖像石、現代繪本和郵票等圖像材料,乃至於儺祭、夏越祓、祇園祭等日本傳統節慶的紀錄內,多帶有削除惡鬼、驅逐邪靈之象徵意涵。作者指出,雖然現代醫學已不將鬼魂視為致病原因,然而「鬼系文化論」和「鬼系病因論」方面的討論仍應受到重視,如此方能對漢字文化圈中的宗教、文化、文學與美學有更完整的掌握。

本期原規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的『歷史書寫』──真實、約定和情境展現的多重路徑」一專題,但稿件經審查而推薦刊登之篇數有限,較難彰顯原專題設計之豐富性,故本專題取消,通過之稿件改列為一般稿。

四、第43 期專題由本系高莉芬教授策畫,題為「物質、圖像與神話的多重敘事」。學術研究發展是一連串經由不斷與不同專業領域間的對話、碰撞與探尋中發掘現象、發現真理,並提出解釋、反思及解決之道的過程。因此,學術與真理的探尋,除了被學界視之為正統、主流的學術思想研究外,也應包含對非正統、非主流的思想與文化的探究,以見全貌。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 arche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等論著即經由對不同知識類型的考察,指出「人」的概念實乃受晚近知識型形塑的結果。傅柯的研究對當代人文學探討在人的詞語與物之互動關係上具啟發意義。相對於文史學科長期關注的「文字」記載傳統及知識,「物」更具視覺性及身體真實性,「物」也無疑是人類知識系譜中重要的一環。在現當代人文學研究中也逐漸開始重視「物」與「物質文化」的研究,也即直接從「物」本身及具視覺性、象徵性的器物與圖像中,解讀出「文字文本」所未記載或可互為詮釋或相異不對應的多元文化訊息及意涵。在物質與圖像研究日益受到人文學界關注的趨向下,考古、歷史、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及傳播等專業知識學門的學科界限日益消融。而神話學其學科生成本即具有跨學科的特質,再受到近年來神話研究對方法論的重視,如多重證據法的提出等因素影響,當代神話研究跨越了文字文本的限制,除了傳世文獻資料第一重證據外,亦運用第二重證據出土文獻,旁及口傳及非物質文化第三重證據,乃至於以器物與圖像為主的第四重證據,進而探討文字文本之外的動態口傳敘事及「物」的敘事。由於神話不僅有狹義「神聖敘事」(sacred narrative)的概念,亦具有廣義的傳說故事口傳性質,言說著人對於自我生存定位乃至於對世界及宇宙的參與及解釋。此一「敘事」不僅書寫做為古史被記載,也是文人言志抒情的隱喻,更以符號或圖像的形式表現在不同物質文化中,如儀式祭器,或生活器物,或繪畫雕刻,或宮室建築等,乃是探究「人」的思想及文化重要的知識系譜之一。有鑑於此,本專題即以「物質、圖像與神話」為專題,敬邀學者專家惠賜鴻文,以期對「人」的知識探尋展出更多的對話及思考,在多重敘事的發掘與對話下,寬廣化對人文學知識的思考與開拓。截稿日期:2025 年3 月初。

五、本刊今年仍持續獲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審核通過提供編輯費用補助,並於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年進入「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後,2016、2018、2020、2023 年又連續獲選為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 第一級。在此對長期以來支持並協助本刊成長的所有學界師友,以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支持,敬致由衷的謝忱。

本刊為建置一更通暢的投稿、交流平臺,使之能更專業化、國際化、資訊化,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下於2023年6 月重新建置《政大中文學報》專屬網站,敬致由衷的謝忱。本網站支援中、英、日三種語言介面,即時更新發刊與徵稿訊息,並提供本刊歷年刊登之學術論文線上瀏覽及下載。既增進閱覽流通,也與國內外學界接軌。本刊新網址https://bdcl.nccu.edu.tw,歡迎學界多加利用。

本刊自創刊起,即同時發行電子期刊,現已收錄於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www.airitilibrary.com)、Hyread Journal臺灣全文資料庫(https://www.hyread.com.tw)、TOAJ臺灣學術期刊開放取用平台(https://toaj.stpi.narl.org.tw)、月旦知識庫(https://lawdata.com.tw)、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https://tci.ncl.edu.tw)、臺灣人社百刊(https://p.udpweb.com/soc)等電子期刊資料庫供下載。此外,本刊也收錄於政治大學政大機構典藏(https://nccur.lib.nccu.edu.tw),歡迎學界多加利用。

本期學報得以順利出刊,實仰賴作者投稿支持、審查委員嚴謹審稿,以及本刊編審委員會全體委員、編輯部同仁和秀威公司的鼎力協助,謹此虔申謝忱。

 

《政大中文學報》編輯部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