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画:古育安
《尚书》承载着古代中国的治国大道与为政典范,自古便是执政者、读书人必读的经典之一,《尚书》也是最为难读的古代经典之一,不仅内容诘屈聱牙,流传过程更是曲折,导致文本真伪交杂、复原困难。今天我们要继承《尚书》中的文化遗产,除了要面对庞大的研究积累,还需处理复
杂的训诂、校勘、辨伪等工作,这也是《尚书》研究令人生畏的主要原因。民国以来,在「疑古思潮」与「二重证据法」的交互影响下,学者将《尚书》研究的重心转向文本考辨与学术史,主导了日后的研究方向,在今天的学术环境中,学者掌握更多新材料与新方法,为相关研究带来进一步的开展。文本考辨方面,透过西方词汇语法学及古文字材料的启发,《尚书》的语言文字研究得到许多新的突破,近年学者更透过新出土的「书」类文献,以及与西方「经典」文本的比较研究,对《尚书》的成书、流传与文本性质等问题提出了开创性的看法。学术史方面,两岸学者长期关注历代《尚书》学及历代学者的《尚书》学,并扩及域外《尚书》学研究,充实了经学史研究,同时走向更宏观的思想史、文化史研究。
《尚书》文本考辨与学术史研究的长足进步,让我们对其文本内容及学术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民初以来受到冷落的义理研究有更坚实的基础,得以继续开展。凡此皆成就了今天多元的《尚书》研究,也为这部语言艰涩、命运多舛的古代经典带来新生的契机。有鑑于此,本期《政大中文学报》拟以「《尚书》研究的多元视野」为专题征稿,敬邀学者专家惠赐鸿文,期能继续深化《尚书》研究。
截稿日期:2025 年8 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