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吉雄

本文论近世「儒」的论说与变迁,从蒙元修撰《宋史》、满清修撰《明史》皆于「儒林传」外另立「道学」或「理学传」谈起,检讨诸儒的言论,以见明清儒学典范转移的关键。笔者揭示「儒林」一词,认为历史上「儒」为一群体形成之社会阶层,与时代升降相为表里,故「儒」的身分设定,取决于群体自觉,以及群儒的治学内容。明末儒学衰微,肇因于儒者耽于「理」的讨论导致知识严重贫乏,由此而引起儒者掀起的知识多元化运动,从文章、经史、经世等各类知识充实儒学,进而奠立清代儒学的基调。明清儒学典范性转化,实受惠于晚明儒学衰微的刺激。故清代多元而充实的儒学开花结果,实得力于晚明儒学的花落腐土,化为春泥。

页次: 1-58
关键字: 儒、儒林、理学、明末清初、典范转移
政大中文学报 第四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