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地铁》以大量并陈中/西、传统/现代、科学/志怪的手法,塑造带有鬼魅性质的「幻境」与未来想像的「科幻境」。本文深入「地铁」的「中间状态」意象,和「怪异非常」所形构的「不确定性」,观察韩松如何操作传统/现代、物质/精神、形下/形上的辩证性质,形塑《地铁》中后工业、后资本与后社会等多重意识形态变迁中的自我图像。本文首先从「想像力的政治」,解释韩松如何定义「鬼」的神祕性,将其视作中国文化想像力的本源;同时挖掘《地铁》展现的志怪思维,及拼凑古典与多重文学资源的身体变异观,观察韩松如何营造科幻的陌生感,突显「不确定性」的影响。其次分析《地铁》的叙事时态和时间感知变化,探讨文本经由时空混成所回顾的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最后,本文试图阐释《地铁》中的身体变异表现,及对资本主义和西方意识形态控制的抵抗。
页次:
173-214
关键字:
韩松、《地铁》、鬼魅、志怪、中国新科幻
政大中文学报 第四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