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苑如

本文拟以王琰《冥祥记》为主要材料,将其置于整个六朝「释氏辅教之书」的脉络中加以观察,建构出该书的文化情境;继而微观特定的 文本,试图剖析其思想与象征、概念与隐喻、精英与民间、理性与信仰之间,所显现的内在辩证关系。换言之,本文的核心主旨,正在于反复印证《冥祥记》中所呈现的各种空间,并非仅是作者所听闻、或想像的空间,而是各种宗教符号再现所构成的的象征空间,与其地、立场等社会资源的分配,都有绝对密切的关联,最后透过书写,落实到南朝现实的、历史的佛教空间。在从生活世界、救度空间和涅盘境界三个角度的论析下,可知《冥祥记》中的空间书写并非凝滞不动的,空间不仅作为生命事物据以存在的活动场域,提供六朝人士具体的历史、地理空间,并透过宗教体验的内在启蒙,认知自我情慾生成、了悟万物苦聚无常的过程,对于自身与周遭的际遇或苦难,得以用因业轮回予以合理诠释;同时借由礼佛、诵 经、建塔等具体宗教实践,当下的苦聚世界随即圣化,神佛降临,智光普照,从而转惧为喜,转危为安;并激励信众归心净土,朝向光明可期的未来乐土。而王琰也借由《冥祥记》中实而有征的具体事例,以及细微可感的宗教体验描写,作为自身体验与所遭遇的宗教论辩提供了最佳的辩护。

页次: 3-34
关键字: 冥祥记、王琰、六朝佛教、空间、慾望
政大中文学报 第二期

作者:小南一郎着,刘苑如译

本文首先探讨唐代市人小说的源起与表演形式,进而回溯从先秦到明、清时代,古典文献中「市人」一词的意涵,皆是指在市场里从事工商业为生计者。但从该词与艺能种种相关的用法中,发现早期的艺能与市场活动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职业艺能者的诞生与成长,实与市场这样的空间密切相关。 其次,经由唐代小说中有关市场的记载,从市场的空间配置与功能,发掘出「市场」与「皇宫」 ·实形成一种阴阳对比的观念,各自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更明确地说,市场隐然与皇帝作为顶点的行政机构相对,成为一种反权力的想法及其相关价值观的空间象征。而唐小说这种反映都市住民的价值观的艺能性格,也成为宋元以降的小说史中主要的动因。

页次: 35-52
关键字: 唐代、市人小说、市场、空间、反权力
政大中文学报 第二期

作者:郑文惠

性别的铭记与操弄是一个基本而普遍的文化结构。在不同文化世代中,女性一一身体往往是不同意识形态交相指涉的文化操演空间。本文 以《唐诗画谱》中女性意象版圆的文化展演为论述主轴,探讨晚明新型消费社会下,《唐诗画谱》女性意象版图作为礼教/情教、雅/俗相互指涉、辩证的文化演练空间,男性论述主体如何建构以性别差异作为慾望、权力的论述?在诗画转喻、互典的视觉艺术中,女性如何被塑造成带着慾念的男性观视之物?诗画转喻、互典的视觉意象与性别论述如何展现男性权力/父权体系的文化主宰结构?在晚明社会层级逐渐松动,及文化消费的运作机制与道德/慾望移位的文化氛围中,女性意象版图又如何逸离、摆荡于父权体制外而展演出女性一一身体一一慾望之多元流动的变貌?一场跨越理/情、雅/俗文化范域的性别革命实践,又是如何展演于诗/画转喻、互典的女性一一身体空间疆界中?全文分从礼教图式与讬喻美学、风月空间与情慾隐喻、观视行为与欲力回路、 消閒空间与姐妹情谊四方面论述《唐诗画谱》中女性一一身体空间疆界滑移、越界所开欧性别、慾望、阶级多重存在的流动认同的可能性。

页次: 53-88
关键字: 唐诗画谱、身体、慾望、女性、空间疆界
政大中文学报 第二期

作者:陈惠龄

《左传》以史传经,透过选录史事,对事件、人物的评议,「记功司过,彰善瘅恶」,不仅呈现一种有系统性、因果性、内涵性的史传叙 述,间也寓含某种价值取向,为法为戒,以资垂鑑。作为一部记载人类往事之遗迹的论着,《左传》对历史材料的取舍与历史的趋势必有其自觉的看法,易言之,即其书写的背后应有某一种历史观点作为依据,然而历史现象是多元决定的一种现象,并非单一观点所可涵括,因此即便是在历史文化的时空座标中,虽有共享相同的思想与行为模式的社会因素,所呈现的种种叙述也非全然是「同声齐唱」的社会现象。 所谓复调式多声部的文化阐释,在此乃借用巴赫金的理论,说明历史文化现象是指「许多独立、清晰而不混杂的声音与意识的多元性,和 价值上完整声音的真正的多声部。意即是在作者叙述观点背后所呈现的政治、意识形态、历史与文化冲突的一种现象。由于《左传》书中有关夏姬美色祸殃之议题,大都是借由人物群的话语或事件而呈现,并非直接面向的描摹,本论文遂引用美学概念中的「事物幻像」一一「镜像」一词,以此说明有些事实是通过类比而产生的,就像透过镜片来观察事物般,夏姬亦只是《左传》作者笔下艺术的摹本,是在作者观念世界中的一个原型。因此本论文尝试以《左传》一书的情节设计、人物描写,以及作者用以形塑夏姬的文化语境作为基点,经由参酌更多史传资料之后的辩证,将历来(包括《左传》在内)评论夏姬所造成统一模式的价 值判断,推演为多元取向的意义阐释。

页次: 89-114
关键字: 左传、夏姬、文化阐释、镜像、复调
政大中文学报 第二期

作者:王志楣

禅宗往往以诗偈表现禅意,一般的禅诗多采用吟风啸月或怪诞俚俗的语言风格启悟世人,本文则收录罕见的、由僧侣所撰,在形式上表现为男女艳情,实乃寄寓禅理之禅诗,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种种禅机悟境,并对「意在言外」的禅理进行哲学上认识论剖析,阐述包括:主体的自悟、整体的感知、非逻辑的直观、矛盾统一的辩证性等思维,以说明这些艳词禅诗在认识思维意义上的价值。

页次: 115-140
关键字: 情诗、禅诗、禅理、以禅喻诗、认識論
政大中文学报 第二期

作者:王文颜

佛教信徒为了传教需要,常常从大部佛经中抄出局部经文单独流通,此类经典即称为「别生经」,又名「抄经」。「别生经」的数量很多,是古代佛典目录学家处置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先将「别生经」分为「抄原典」和「抄译本」二类,然后分别讨论其细部问题,最后提出四项研究心得,请学界指教。本文对佛经翻译和佛典目录的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页次: 141-160
关键字: 别生经、抄经、佛经、目錄、翻译
政大中文学报 第二期

作者:陈俊荣

西方文学界自1970、80年代以来,已将文学研究的焦点转到读者身上,德国文论家姚斯(H. R. Jauss)更以接受美学的角度对以往文学史的撰写提出挑战,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史中所佔的重要地位。以接受史观来看台湾小说的发展,显然与从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的观点出发有很大的不同。虽然目前尚未见由国人撰写的台湾小说史的出版,更未见自读者的接受角度撰史的着作,惟近20年来,包括1986年久大书香世界「畅销三十」的问卷与市场调查、1999年由《联合报副刊》承办的「经典三十」的评选、以及2004年由诚品书店等单位合办的「最爱一百小说票选」等,这些于当代小说史中出现的文学事件或活动,均可从接受的角度出发来一一检视其于历史演变中所产生的意义。

页次: 161-184
关键字: 接受美学、文学社会学、诠释共同体、期待视野
政大中文学报 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