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login
Close login
close
登入 政大中文學報
Username
Password
登入
忘記密碼?
請登入以管理網站,按下開啟登入視窗
home
政大中文學報
Google Search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登入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Open login
Toggle navigation
:::
最新消息
徵稿資訊
出刊訊息
關於學報
學報簡介
編輯報告
訂購方式
聯絡資訊
榮譽獎項
編審委員
執行主編
編審委員
歷屆編審委員
投稿須知
學報稿約
撰稿體例
投稿資料表
授權書下載
期刊瀏覽
2024
2020 – 2023
2016 – 2019
2012 – 2015
2008 – 2011
2004 – 2007
Toggle navigation
政大中文學報
:::
English
|
Japanese
|
網站導覽
|
Google Search
Slide 1
繼續播放
暫停播放
:::
Slide 1
Slide 2
Slide 3
繼續播放
暫停播放
最新消息
出刊訊息
徵稿資訊
《政大中文學報》第42期已出刊
2024-12-30
《政大中文學報》第41期已出刊
2024-06-29
《政大中文學報》第40期已出刊
2023-12-28
《政大中文學報》網站新功能簡介
2023-11-17
《政大中文學報》第39期已出刊
2023-06-28
《政大中文學報》第38期已出刊
2022-12-30
《政大中文學報》第37期已出刊
2022-06-30
【徵稿中】第43期專題徵稿:物質、圖像與神話的多重敘事
2024-06-29
第42期專題徵稿: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的「歷史書寫」——真實、約定和情境展現的多重路徑
2023-12-28
第41期專題徵稿:先秦兩漢文獻中的昔日記憶
2023-06-28
第40期專題徵稿:明代專家《易》說思想內涵與流衍
2022-12-30
第39期專題:書寫與編纂——出土文獻與先秦典籍文書的交會
2022-06-30
第38期專題:操演故事──戲曲敘事的嬗遞與流衍
2021-12-31
第37期專題:文獻與文學: 「僧傳」研究的多重面向
2021-06-30
更多最新消息
關於《政大中文學報》
《政大中文學報》前身為《中華學苑》期刊,1968年1月1日,政大中文所為響應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發行《中華學苑》,歷35年,共56期。後為因應學術研究風潮與新的出版方式,2004年6月改版發行,是為《政大中文學報》創刊號。本刊為開放取用期刊,所有文章皆可自由下載,使用者及所屬單位無需支付任何費用。
瞭解更多
訂購
卷期瀏覽
政大中文學報 第四十二期
漢字文化圈疾病觀在日本的發展
暴力、記憶與歷史敘事──炮烙作為記憶場所
歷史記憶的斷裂與重構──以曾國歷史的書寫為例
士林臧否與適俗導愚──以馮夢龍筆下之王安石的形象與評價為例 論其編撰策略
論《古詩評選》、《六朝選詩定論》、《采菽堂古詩選》之 「虛」評與物色情景
政大中文學報 第四十一期
徐訏詩歌創作論
由「心」究「理」:林希元《四書存疑》之義理思考
論晚明蕭士瑋春浮園書寫之景觀敘述與情志寄寓
文化變革之歧路: 《春秋董氏學》與《春秋繁露義證》的「改制」論爭
「嶺南真願百東坡」 ―蘇軾文化對南社廣東分社詩人的影響
翻譯中國•再現摩登:林語堂「小評論」之法譯行旅
政大中文學報 第四十期
〈堯典〉「光被四表」與「橫被四表」文本解析——漢代經師隸定與訓讀的一個側面
明代〈古太極圖〉考論
明儒盧翰「元、亨、利、貞」《易》學圖說思想析論
明代蘇濬治《易》歷程及特色析論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簡13-14子及奴婢亡後自出律文及其相關問題探討
檢驗書《洗冤集錄》急救法研究――兼論古代檢驗與醫學之關連
論輔廣對朱熹《詩經》「言外之意」的詮釋與展開
論張玉榖《古詩賞析》對「比」的看法――兼論張玉穀對沈德潛詩論之承變
政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九期
精讀杜甫
從霸伯盂銘文論周王朝與霸國之互動關係―兼論周王朝的邦國聯盟
西周金文述祖銘辭研究
據安大簡談《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
《廣列仙傳》與《有象列仙全傳》之出版及其東傳
「集中的藝術家」與「墜落的伊卡洛斯」:木心的浪漫耶穌形象
回望我島:林俊 《猛暑》的未來懸想與抒情意識
政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八期
簡論盜墓文物的真偽和道德諸問題
從詠史到懷古:論南朝祠廟詩的書寫發展與南方經驗
匱缺至光幻——梁陳詩歌「空」義析論
清初心學家視域下的朱陸異同論爭——論李紱《朱子晚年全論》
自我消解的寓言/預言: 《豆棚閒話》的敘述策略與閱讀倫理
從大度山到西雅圖——楊牧散文的浪漫主義行旅
政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七期
明清宮廷演劇的文本世界
方外中的世俗: 論《高僧傳》中潛藏的世俗接納
隱藏的僧傳──《續高僧傳》中道宣的五十自敘
曾緘〈布達拉宮辭〉創作始末及其對倉央嘉措之人物形塑
《尚書•洛誥》、〈令方彝〉「明保」問題再議
中國古代禮樂傳統與文化定向:以祭祀為論述視角
對應與共振──唐代小說音樂書寫的兩個面向
體察與思考:《四書大全》中的輔廣
政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六期
杳杳寒山道 ──英語文化圈「寒山研究」的歷史回顧與簡評
作為救贖的等待──中國哲學場域「聖王崇拜」的起源、結構與原理
酈道元《水經注》異事書寫與引述文獻的新詮釋
敦煌「出家」類讚歌抄寫樣貌與應用
郭實獵「新文學」的宗教文學思想與啟蒙意圖
中國小說觀念的「世紀之變」 ──以梁啟超、王國維、胡適、魯迅為中心
汪精衛〈憶舊遊‧落葉〉的作意、效用與迴響再探──主和派的認知隱喻及其美感特質
誰在調景嶺上吟詩?──戰後臺、港古典詩歌關係起點及其相關問題
政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五期
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
中國古代原生性「正變文學史觀」詮釋模型之重構
舊傳統與新思潮:從詩文評到文學批評
「隱逸印象」與中國古代地方文士社群領袖的形成──以江浙地方文士社群領袖朱彝尊為例
殷契研究六題
再論王賓卜辭中「賓」的含義
自然與性情:重新檢視王弼「性其情」的義理內涵
商人、居士與遺民──論毛晉《明僧弘秀集》的編選意義
政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四期
俞樾〈病中囈語〉詩的一種新解釋
修辭視野下的《墨子‧兼愛》三篇
不安頓的隱士――唐末司空圖自保心態下的書寫策略
汪克寬《春秋胡傳附錄纂疏》的學術取向
義利分途與道德意識的優位性――馮從吾〈善利圖〉等相關圖式釐析
日治時期臺灣竹枝詞的新變及其意義
承接副詞「遂」的來源與用法――兼及與「乃」、「因」、「即」的比較
論原始閩語咸攝合口三等字的擬測及其層次
政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三期
從身體與世界的互動論漢字結構 ─梅洛龐蒂與胡塞爾現象學對漢字研究的啟示
文論、樂府詩與賦得體 ─六朝「文章辭賦化」的三個側面
「萬事儘紛綸,吾道一以貫」: 朱熹與張栻交誼及義理思考
論趙采《周易程朱傳義折衷》 折衷程、朱《易》及治《易》特色
李道純內丹集團的儀式、口傳活動與文本編纂 ─以《清庵瑩蟾子語錄》為核心
八大山人〈孔雀竹石圖〉釋疑
傳抄古文「一」、「上」、「示」部疏證二十七則
《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札記
更多